劉安明先生(民國五十一年拍攝古石橋之作者):「五溝水我常去,老實說我是在底的五溝水人,走番的時候跑出來的(約在甲午戰爭後逃出來的),聽說我阿公曾經對付過日本人,所以我阿婆就帶我爸爸去躲起來,所以五溝的所有財產全部都沒有了,躲到了海豐庄,當時才只有五六十戶人家,而海豐的鄭姓人家也是客家人,所以海豐會有三山國王廟,且鄭姓人家也有像五溝水的燕尾造型的牌樓,因為自己的祖先是五溝水出來的,所以我常會回去拍照做一些紀念。
相片中跑步的小孩子是我在拍的時候可能是嚇到了才一直跑,我當時一直站在那裡,剛好那個時間點時我才拿出來拍,當時我拍的時候我大約是四十幾歲;現在石橋的石材不知哪裡去了,當時若留下來當五溝水人的財產,看哪裡的場所較寬敞放在那裡讓人作紀念,把原本石橋的造型陳列出來,石材要找應該找得到,只是是否有此熱心?應該是會很有意義。而日本人也有在五溝水拍照拿回日本比賽,他是北海道人約過年時來拍的,拍的情景是一個小孩在點紙炮的狀況。
當時到五溝水是以鄉土紀錄的方式來拍的,小孩也拍大人也拍,而小孩子比較有在外玩,所以較會拍到﹔而當時是手動的相機,常常十分鐘就要調整一次光圈,拿起來就可以拍下去了,如果還要調相機時機就來不及了。」
寶來伯:「橋旁的是耀堂先生的房子,且有台階可上去,這個橋是花崗石的石板橋,當時我在做村長時已經改建了,而石橋的建材則是有人要就拿回家了,此石橋可能是日據時代所做的,當我還是小孩子和當學生時常常會騎腳踏車經過,從曜堂先生家前騎腳踏車經過,癲癲坡坡很好玩;小時候常常在此處洗身子,且當時的水量比現在還要多很多,那時山上還很多水,且萬金營區尚未建地下水沒有抽去太多,當時水量很多,整年都有長流水,現在的水量已經很少了,當大水來時並不會有任何影響,因為此橋並無欄杆,水量大時就從橋面上浦哇過(淹上去),而相片上的小孩若讓人能認的出來,就會很生趣了。」
鳳來伯:「我對此石橋何時改建已經不是很清楚,我看到此處是耀堂先生前的石橋,而曜堂先生對此橋的歷史可能會比較了解,當時從耀堂先生家前是一個下坡,而現在農會前並沒有路,要彎向宋敬書先生家那裡,以後才建的路。」
玉堂伯:「頭擺的時節,我們常常騎自轉車會溜哇過,又從另一端溜上來,因為石頭路使車子丁丁蹲蹲(碰碰撞撞,)很危險,車子把手若沒有控制好一不小心就潘(跌)下去,當大水來的時候水就浦哇過(滿過去),但大水很快一兩點鐘就退了,頭擺的時候人們就常去那洗衣服。此石橋可能在清國時代就有了,而現在南柵伯公前上還有一座石橋,那是頭擺的時候五溝出外去萬巒的主要道路;石橋的石材頭擺的人叫做船底石,取船底石的原因是頭擺與大陸的交易要從東港,大陸回台時空船怕翻船,就把此石拿來墊船底,到了台灣有些人就拿來當石碑,而有些人就拿回來,有人要就賣它,而我們家的魚塘那也有類似此石材的染布石。」
曜堂伯:「此石橋曾經改建過兩次,銜接此石橋的兩邊是由石頭堆砌而成的,越接近石橋地勢越低,常常大水來時水淹過石橋面,而小孩在玩水一不小心就會被水衝走,而相片右前方的房子已經在約民國七十六年時拆除重建了(約是和社區活動中心一同重建的),而頭擺的時候此橋下的水非常鮮(清澈),常常在此地釣白鉤子(一種體型長長的魚),而且會在水裡用手撐到石橋面上站起來,此石橋上的石板可能已經埋起來了,在我家前的簷頭上還有此石板;頭擺的時候現今農會和我家的門前地勢都比較高,頭擺的人架橋沒有像現在架的這們高,所以才會用石頭來堆砌,堆到接近水邊了才把石橋架起來,而到光復後才把石橋拆掉,而石橋可能是清朝時代所建的,在相片中跑步的小孩已經認不出是誰了,現在也應該老了吧!」
賴忠妹(筆者的阿婆):「頭擺的時候我們要去工作,會從那裡經過,挑糞和尿桶,順便去那裡橋邊洗手洗腳。」
宋春祥先生:「此橋是我的老將(父親)當村長時重作的,當時也正在開始做社區(現在托兒所那裡),因為在齋場(映泉禪寺)背後沒路,且庄裡的路很窄,經過大家討論的結果,鍾孝上先生的兄弟,為了村裡的發展就讓出一部份來做路的園子,而從托兒所繞到新庄子再從齋場背後,經過鍾孝上先生兄弟部分園子才出赤山,如此形成社區的道路,而吳明華先生犧牲也很大,才被萬巒鄉推薦當好人好事,因吳明華先生無條件提供土地出來。至於石橋的石條有部分在社區公園的門口,至於其他石材在哪裡我也不是很了解;小時候有一天我家的牛和有一家盧姓家的牛在庄坪裡相鬥,當牛在跑的時候,鬥贏的牛在後面追趕鬥輸的牛,而鬥輸的牛要一直跑,從新庄子趕牛經過宋敬書先生家前,再經過石橋往大林庄走去,因為自己是大林庄人,較不會到西盛庄玩,且我們往往會從鍾孝上先生兄弟的香蕉園穿過去經過石橋,較深的印象是當我們在念幼稚園時,鍾孝上先生的媽媽教我們,就在吳國雄家的祠堂讀幼稚園,讀幼稚園時石橋過去的藥店有一個女孩和我們同學,叫做鍾玉珍,放學時就會經過石橋在鍾孝上先生兄弟的園子裡玩,然後回新庄子﹔另外在齋場旁有一個很大的湖,念國小的我常常跑一跑就跳到湖裡去,而那湖也有一些人在那裡淹死,而湖現在早已乾枯了,因為石橋下的水很淺,我們比較不會去那裡玩水。 [文章修改於 ]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