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溝水人事物

萬巒重修客家祠 打造水草園區
採訪者: 王安國   2006/08/12

【王安國/萬巒報導】萬巒五溝因水而得名,境內溝渠環繞,尤其東段的泉水坑至新庄背為地下伏流水湧現區,水質、水量、水溫、地質搭配得宜,孕育出獨特的溪流型水草物種,包括探芹草、類雀稗及屏東石龍尾等,均屬世所罕見的「五溝之寶」。

目前鄉公所已獲客委會補助150萬元,正著手規畫「萬巒客家文化暨水草生態親水教育園區」,未來將分成兩期,修繕劉氏宗祠、觀海山房、進士第,設立民宿區、文化體驗展覽廣場、彷古水車、桂花木棧道,並採自然工法打造生態圳路步道、國寶級水草及渠道觀賞區等,讓更多人認同五溝這塊淨土,並了解到保護生態資源的重要。

鄉長徐統盛表示,五溝自然條件得天獨厚,具有清澈水流及豐富水草,在佳平溪支流橫繞下,魚類有台灣馬口魚、爬岩鰍、鯽魚、黃鱔等十幾種,也有金錢草、青虎尾等三十多種水草,多樣的魚類與水草成為觀察溪流生態的自然教室。

除擁有珍貴的生態資源外,在人文特色方面,五溝保留不少客家傳統古厝,以劉氏宗祠規模最大,為二進式建客家祠,燕尾式門樓與紅瓦厝正廳呈現大宅院氣派,南邊連接一棟日本新藝術建築風格樓房,與紅瓦厝宗祠展現不同建築風貌。

西盛路是五溝的一條老街,沿線有鍾氏宗祠、觀海山房、鐵漢樓、劉氏偉芳公祖堂等,其中觀海山房屬巴洛克式建築,為劉氏宗親書房,曾培育出很多優秀子弟。

(新聞來源:中國時報)

回上頁

TacoMart INC © 1996 [ 服務信箱 | 電子報 | 申請個人網頁 | 社區居民登錄 ]